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公布,明确了新时期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定位,激发了深圳核心引擎的澎湃动力。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有关精神,深圳市委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是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要“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2019年,又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港澳台青年研究专委会、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和深圳市经济学会,于4月27日在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举办了主题为 “湾区经济建设与青年发展问题”专题工作坊。会议邀请了10名国内研究青年问题的资深专家,围绕大湾区建设这一背景,结合实践,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共同为湾区青年的发展事业出谋献策。
专家们主要聚焦大湾区青年政策创新问题,大家认为大湾区的青年政策可先行先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教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政策的三个历史性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到2025年)》、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了以共青团为代表的青年组织改革。刘教授认为大湾区青年政策可从国家青年发展政策释放的红利中寻找机遇进行先行先试。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港澳台青年研究专委会主任陈咏华博士和河北大学副教授朱峰也认为,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站在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全面审视湾区青年的发展和政策问题,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大湾区”和“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引领,将青年视角与青年需求纳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加以布局,实现湾区青年,尤其港澳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
与会专家也高度关注青年引领问题。大湾区是我国青年思想最为活跃、价值最为多元的地方,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引导湾区青年朝向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守好湾区意识形态的南大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湾区的青年引领,要立足自身优势,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引领。《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钟春平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燕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王万里、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吴跃文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青年思想创新引领、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等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
关于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青年发展的各种瓶颈,形成新时代改革的新动力问题。对外经贸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廉思教授认为:大湾区建设将创造一种历史性的机遇,这不仅关乎国家发展,也与每个青年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区和内地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港澳青年要有更大的格局,要抢抓机遇、要跳出特区放眼湾区;要搭建青年交流的大平台,借鉴港澳的经验,优化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同时利用港澳科技和金融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和做强资本市场,形成新时代改革的新动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张莉博士对此认同外,还认为要加强对港澳青年文化、亚文化的研究。因为港澳文化既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而且也有它内在独特的地域性,是多元文化的汇集之地,因而对港澳青年文化的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