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6月19-20日
主办:广东经济学会 深圳市经济学会
承办:世界客商协会 深圳市兴泰实业有限公司
与会人员:
广东经济学会
王利文、宋子和、郑德珵、黄铁苗、丁力、钟坚、朱富强、崔慧霞、雷比璐、王璐、罗国强、钟坚、黄建彬
深圳市经济学会
郭祥焰、黄镜贤、陈泽洪、黄焱、郑怀珍、吴鉴南、廖红、彭东霞、吴秋歌、吴巧新、杨橙双
主要发言:
郭祥焰(深圳市社科院原副院长、巡视员、深圳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级城市、创新型城市、国际化城市。出口居全国首位、研发专利数量居全国首位,各领域充满生机,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深圳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
一、政府内部:
1、机构设置:每次精简后又膨胀,膨胀后又精简,反反复复;
2、各机构职能界定划分不清;
3、公务员受到编制的限制:聘用制及雇佣制造成待遇相差很大,同工不同酬,积极性受限制。
二、地方政府改革与中央政府改革不协调:下改上不改,有任务下来,没人管事没钱办事,事情办不好。
三、政府监督不到位,领导贪腐没监督,设置监督制度才能让贪腐没机会。
四、政府人文精神落后。
黄铁苗(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参事)
一、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对各阶层的影响,不要拍脑袋出政策。
二、现在公务员宁愿不做事,生怕犯错误,没有做事动力。
三、地方政府只强调GDP,反复折腾。
丁力(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经济学博士、教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拿出了行动纲领,但不是改革的总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直是理论准备不足带来了现实的困惑和徘徊。
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广东未来的改革注重三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既得利益的困惑——过去没有包袱,又目标一致;现在的领导既是改革的推动者,又是改革利益的获得者,再往前改,其本身就是改革对象。这种矛盾一旦出现,政府改革的动力来自何方?凭何相信政府在获得巨大利益之后又能主动放弃利益?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可用三句话概括:
1、市场决定效率。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升、创新型社会的构建主要靠市场竞争。应该让政府权力与利益脱钩。
2、政府主导公平。发展的主体不应该是政府,利益型政府、公司型政府需要改革。政府与企业同时逐利的时候,企业没有生存空间。政府定位错误,应定位主导公平,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市场监管。
3、实现公民社会、让人民当家作主。通过财政改革停止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将政府关在市场利益之外。实行阳光财政、事权与财权对等。
钟坚(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一、当前改革面临形势严峻:
1、经济下行,改革更难。比1978年更棘手,比97、98亚洲金融危机、08年世界金融危机情况更复杂、更严峻。保证高速发展的代价太大。即将面临30年、40年的大转折,能否再上台阶再跨坡?
2、土地财政是鸦片,将其他价格抬高。
3、环境问题,大城市不宜居,带血的GDP。
4、分配问题。
二、对新一届政府有更多的期盼。效率低下是由于政府主导,浪费资源的经济发展;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人大和政协不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这届政府解决。
三、从问题改起,针对问题改革。不能等到条件百分百具备才改。
郑德珵(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博士)
一、从国际视野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是全球发达国家都面临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将企业债务转嫁给政府,中央银行背负债务,因此美国政府债务繁重;美国地方政府如底特律宣布破产,还有很多美国城市、日本城市、欧洲城市面临破产危机;日本政府负债与GDP比率超过200%,中国也超过100%。政府债务不容忽视,否则会出现问题,如台湾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大革命也是由于政府处理债务不当引起。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问题已成为世界问题。
二、从顶层设计理清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只有事权没有财权,导致出现土地财政及后续系列问题。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要在下一轮财政改革中理清,否则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无法解决。
三、地方政府应将资源花在民营企业和改善民生上。政府由大政府转变为小政府,精兵简政,让市场解决问题,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率。欧美因为社会福利过多浪费社会资源。而中国政府和国企掌握社会资源相当丰富,如果能将过去把资源花在政府和国企上,转变到花在民企和民众身上,支持民营资本,改善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经济应能再上台阶。
四、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金融债务?采取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部门和私有企业合作模式),将国有债务转为私有制,慢慢化解。国企应学习新加坡,政府作为出资者,让其他资本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