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下午,由深圳市社科联主办,深圳广电集团、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国信融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经济学会承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金融市场发展”的学术沙龙,在深圳市社科院顺利举行。此次沙龙邀请到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深圳市社科院原副院长郭祥焰、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钟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杜放、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毛军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志德等领导、专家,以及深圳国信融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无线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翁朝铧、私募基金管理人邹涛等知名企业家,还有深圳市经济学会的领导、记者和朋友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还得到了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邓志旺的大力支持。深圳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黄焱主持了沙龙。
到会的市领导、专家学者和金融从业者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内容进行解读,并主要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圳金融市场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是一次深圳市政府领导、社科工作者、经济学者和金融从业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盛会。现将发言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重点解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篇幅最大。参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核心思想、改革重点等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唯一出路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宽阔的视野深刻分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唯一出路,钟坚教授认为,我们过去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同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太多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我们消耗了世界40%以上的钢材和50%以上的水泥却只创造了世界上11.5%的GDP ,经济产出效率严重低下。其次是公平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长期享受不公平的待遇,国有企业每年创造了3万亿元的利润,上交国家3%左右,97%的利润被国企部门自己吃掉了,是典型的国企利益私人化。中国官方公布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4,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0.61,中国是世界上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再次是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空气、土壤、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数据和速度是用污染环境的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发玉
与此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黄发玉院长这样讲,要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这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还要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新挑战,所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是必要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二)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思想
黄发玉院长认为,我们召开此次沙龙就是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要贯彻落实好《决定》的精神,必须首先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制度”二字,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他强调,《决定》共提到“制度”字眼183次,说明我们改革的目标指向明确。
从事司法工作多年的钟晓渝主席讲到,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建立更进一步、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重要。政府要适当退出,法治要全面的跟进,建立新的一套法律制度体系,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界定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分配、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职责,权责分明,把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在法制框架下厘清,将社会发展引入法治轨道。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
钟晓渝主席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内容上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60条改革措施中有40%都和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经济体制改革引领政治改革、社会改革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体,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一主题来贯穿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由市场来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一方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更开放、更完善;另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改掉以前过多调控、过多干预的做法,以后应该在该管的领域管的更好,在不该管的领域简政放权,把更多的权力回归社会,回归到社会组织。同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资本之间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最大限度地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各种市场要素的作用,激活市场的活力。
二、准确掌握深圳金融市场的成绩和问题
到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金融改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绩瞩目,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圳金融市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市委组织部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郭祥焰
郭祥焰院长向大家提供了一组精确的数据,证明深圳当仁不让的金融实力。2013年7月24日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五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北京、深圳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前三名。最新一期在英国伦敦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亚洲金融中心正在国际金融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香港、上海和深圳分别排名第3、16、27位,其中深圳排名上升11个名次。这是深圳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获得国际认可的表现。2013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6013.77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金融业增加值816.80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13.6%,同比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4.2%。深圳创新能力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二)深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亟待化解的瓶颈和隐忧。黄发玉院长和郭祥焰院长一致认为,目前深圳乃至全国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不公平,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存在资金配置不公平。一方面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大量低廉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没能有足够公平、正规的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长期以来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二是不规范,集中体现在证券、融资和理财市场混乱、影子银行泛滥等方面,金融行业成为暴利行业,广大投资者无法分享证券市场发展带来的成果。三是不合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背离,银行资金的过半为中长期信贷和政府融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比重偏大,对实体经济投入过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深入探讨深圳金融市场发展的几个方向
综上表述金融行业发展的隐忧,足以说明深圳乃至全国在金融领域进行相关系统、科学、持续的改革举措势在必行。
黄发玉院长这样说,《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是面向全国的,深圳在很多方面,包括金融领域、卫生医药改革和大部制改革已经走在前面了,下一步深圳应该继续创造、擦亮“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深圳前海金融创新的领头作用,打造金融创新领域新的规范和发展模式,带动全国金融市场化的全面改革。到会专家对深圳金融市场改革提供四条建议。
(一)大力推进深圳金融市场改革
金融改革归根到底要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解决供给和需求存在的错配关系,让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获得资金。对此,钟坚教授指出了金融市场改革的三大方向,一是放开银行进入门槛,允许外资和私人银行成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机构放开准入推动金融市场多元化。二是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改革以前政府主导的利率市场,让利率由市场主导。三是汇率市场化,逐步放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提高汇率市场的运作效率。他还建言上海自贸区应该拓展至全国,全面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全方位参与国际公平竞争。杜放教授则认为,深圳有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作为一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点,深圳应该在推动深圳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建立高度自由化的金融体制方面发挥更好带头的作用,进而推动全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自由化。
(二)积极完善深圳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与市场运作依然带有浓重的政府“政策导向”,而对“市场导向”不敏感。这种过度依赖政府的情况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是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落实。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圳可以率先而为。郭祥焰院长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完善组织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次,促进价格体系改革,如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资本项目及兑换等。再次,要全面完善监管保障制度、退出机制,保障资金安全稳定。
(三)充分发挥深圳金融创新作用
钟晓渝主席向与会者透露,王荣书记在即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全会上提出深圳“三化一品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品牌)的发展战略。这就是一个信号,前海作为深圳金融业的实验区,是深圳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充分利用前海金融服务区的政策,引入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依法进入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有序增大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的开放力度。
毛军吉、李志德教授建议,针对金融支持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参与程度度低等问题,深圳可充分利用特区的立法权和深圳前海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和投资管理模式。翁朝铧院长也呼吁金融业给予科技创新更多支持。
(四)合理规范深圳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深圳国信融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
从事私募基金的李刚介绍,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凭借其明确的投资方向、灵活的风格和贴心的服务,弥补了正规金融业在运行和操作方面的不足,满足了金融市场的需求。如今西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宽广,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化。私募股权投资占GDP的份额已达到4%至5%。与此同时,我国的私募基金自1993年萌芽以来,历经20年,从盲目发展到逐步规范、调整,从阳光化运作到国际化,我国的私募基金呈现出针对性强、、灵活性高、激励性好的特点。即便如此,我国的私募基金暂时难与国际接轨,主要原因一是政策限制,二是市场限制,三是技术手段限制,四是监管限制。2013年2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规范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这也反映出监管层对目前私募行业现状的承认,只要有法可依,纳入监管,即承认其合理性。但是,私募基金运作更具有隐蔽性,如何规范私募行业的发展,推动私募基金与国际化接轨,还有很多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需要完善。